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有在校生200余人,拥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教师们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一、专业简介
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2012年,是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求的应用型工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烟台市能源产业基础,聚焦“双碳”战略目标,以培养能源转换与高效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开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定位,致力于培养具备宽广知识面与扎实基础理论、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设一系列贴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与烟台冰轮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部分课程并涵盖多个重要领域,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工仪表及自动控制、新能源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太阳能工程等。以通识教育为根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人文素养培育,深化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结合,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拥有清洁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两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形成“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社会输送8届本科毕业生。
二、科研成果
本专业教师团队的科研方向紧扣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等学术研究前沿,研究成果兼顾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教师科研团队围绕清洁能源技术和制冷与能源低碳技术等方向开展科研创新工作。
近五年,科研团队在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Case Studies in Thermal Engineering、《热能动力工程》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300余万元,为专业教学和学生科研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专业教师目前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门,承担省部级、市厅级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三、人才培养
专业秉持“以学生为本”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前沿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入课程,建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和教师课题组,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专业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热工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实验室等,同时在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与实践平台。学生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专业技术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形成重视实践的学习氛围。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社会满意度高。主要就业方向包括能源与电力行业、汽车制造、暖通空调、工业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企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能源系统设计、管理、运行维护,动力设备研发、制造、安装调试,以及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等工作。专业近几年的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每年均有毕业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知名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鲁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欢迎广大学子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