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培育能源新质人才高地
——鲁东大学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筹)审核评估巡礼
一、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把握新兴发展势能
能源作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动力,始终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转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下,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作为能源科技的核心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25年,鲁东大学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筹建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能源动力专业学位设有清洁能源技术、储能技术两个领域。组建学院是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前瞻性规划布局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对接山东省十项重点改革事项、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动作为。

图1 电力与能源
目前,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被列为大学生就业“绿牌”专业。两个专业均涵盖电气、电力、自动化等领域,学科耦合度高、融合性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双碳”目标,致力于培养能源转换与高效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开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则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培养知识面宽广、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电力人才。
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秉持“学科立院、科研强院”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的复合型工科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教育改革、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学院为构建绿色、智能、低碳的能源新时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科技保障。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兼备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近年来,教师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3800余万元,在SCI、EI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研究方向涵盖清洁能源技术、制冷与低碳能源技术、生产计划与调度、流程工业建模与集成优化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优化与控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业4.0等多个领域。

图2专任教师团队

图3 低碳能源研究院签约及校外教师聘任仪式
同时,学院与冰轮环境、东方电子等知名企业深化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并聘请多位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三、培育绿色创新英才,铸造能电工匠品牌
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4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一)理论教学改革与创新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开发多门在线开放课程与校企共建课程,通过现场教学及邀请企业工程师入校授课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教材建设,编写并出版多部特色教材,承担多项省级教改项目,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目前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工程热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传热学》《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AI赋能课程《工程项目管理》,以及校级教改课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暖通空调》《制冷设备与原理》等。

图5工程现场教学

图6企业导师进校授课
(二)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
学院建有两大专业实验室,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资产总值1700余万元,涵盖热工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实验室、智能控制实验室及电子电工实训基地等。同时,在三十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与实践平台。


图7校内实验室
表1实习基地建设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冰轮环境 |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烟台东方电子集团 |
顿汉布什工业集团 |
杰瑞集团 |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 |
富士康烟台分公司 |
烟台龙港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海西电机有限公司 |
山东三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烟台港务局 |
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 |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8学生校外实习
学生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专业技术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形成了重视实践的学习氛围。
(三)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在能源规划、新能源开发、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举办多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图9 社会服务

图10国外访学交流
同时,学院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互访、合作科研等活动,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与开展学术交流,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四、未来展望
能源动力与电气工程学院将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一代能源与电气工程人才,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